“模仿别人是为了找到自己”

本文摘自 勾三股四 更早时期的 不老歌 博客。


偶像这个词在我脑子里一直是个纠结的名词。有的时候我觉得崇拜偶像或模仿偶像很媚俗,另一方面在做事的时候又希望可以找到一些方法和经验。在一开始懵懵懂懂的时候,一定是完全照搬偶像的东西,至于自己的想法,都是到后段才开始融入的。


比如在刚开始做前端开发这一行的时候,当时没有老师或教科书告诉我前端要怎么做。于是我要做的事情就只能是上网搜一搜,看看雅虎的前端怎么做,看看其它知名的大公司的前端怎么做,看看知名的前端大神都怎么做。由于刚开始对对错几乎没有判断能力,有的时候把人家的缺点也学来了,却全然不知,反而长期的引以为荣。

随着工作上不断的积累,以及不断的结识到更多的前端同仁,我发现两个现象:一个是自己做过的事情,被别人无情鄙视,从而让自己清醒;另一个是自己做过的事情,别人也会学着做,但自己作为一个旁观者时,才发现问题所在,从而点醒自己。

其实还有更直接的东西可以让自己知道做过的事情存在问题,那就是事情本身的结果。自己非常自豪的运用了一项新技术,一种新工具,一套新理论,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,工作效率没有实质的改善;自己做了很多很多努力,感觉工作做得“有声有色”,但没有得到足够的认可和支持,老板也没有给你加薪,或加薪时没有给到你想象中的程度。

如果看到结果自己还是一脸的抱怨和不理解,那么我们还可以追溯回之前的讨论,从那两种现象中找到问题的答案。


我们很希望做每件事情都可以有一本教科书,规规矩矩有板有眼的告诉我事情的道理。在一个开放自由发展中的社会里,总会有一些教育的盲区,缺乏积累的行业,还会有更多的探索在等待着我们。我们今天的“教科书”,也是前人开拓出来的。所以,通过观察别人,找到并完善属于自己的世界,是一个很重要的学习方式,而模仿,则是大多数人的敲门砖。从这个角度讲,世界是需要偶像、明星和品牌的,需要更多的各行各业的偶像明星品牌。

接下来我们开始融入自己的想法的过程,其实也是一个把自己的偶像“平民化”的过程。我们需要更理性的思考和判断,而不是一味的崇拜和相信,不然会很可怕。到最后,偶像和神话将不复存在。大家都和你一样是个普通人。换句话说,我们一直觉得自己很普通,但有一天也变成了别人眼中的偶像。


以前看过一个电视剧,女主角喜欢看NBA,有一天她看到了姚明的照片,激动不已。男主角就在一旁嘀咕,说在别人身上找自己没有的优点有意义吗?这句话令我印象深刻。偶像、明星、品牌对于非从业人员来讲,又意味着另一层意义。我把其解读为对社会的综合实力的信心。也就是说,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,都能够造就偶像、明星和品牌,也让自己感到生活很快乐很有保障,可以让自己毫无顾虑的专注在自己的事情上。而偶像明星品牌的问题,在毁掉自己的同时,也将毁掉整个行业,引发诚信危机和信仰危机,人心惶惶。

比如中国篮球有了姚明,就带动了很多篮球周边的产业,国内很多运动装备的品牌也借此机会扬名国际。再比如家家户户都买豆浆机喝豆浆,也是牛奶总出问题导致的结果,久而久之,我们还会进而觉得外面卖的东西都是不可靠的……

再比如当年杨晨郝海东意气风发的时候,我们就觉得中国足球非常牛非常有希望。2001年国足出线的那天晚上,我还记得自己那时上高中,大街小巷都洋溢着幸福。国足出线第二天数学课上,当我们班公认的超级球迷郭老师走进课堂的那一霎那,全班同学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,老郭也笑笑跟我们说,学数学也像踢足球,要快乐的学,要态度端正的学。我也很激动,那个学期我的数学考了96分。国足出线,对于我们老师和学生来说,都是个莫大的鼓舞。

不论怎样,一个足球明星可以让千千万万的孩子们喜欢上足球,开始踢足球,也可以让不踢足球的人看到自己的希望,给自己动力。总之都是找到自己。


今天晚上跟家人一起坐在电视机前看中国达人秀节目,有一个模仿的表演,几个演员分别饰演葛优、周润发、李小龙、李宗盛和梅艳芳,惟妙惟肖。评委周立波在给了这个表演“YES”的同时,跟他们说了一句话:

“模仿别人是为了找到自己。”
顿时感慨万千。

希望大家都可以在新的一年里找到更真的自己。